人民日报提到的“自由贸易港” 最可能在哪里落地?
11月10日,《人民日报》4版刊登的一篇文章,很值得研究。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发表了署名文章《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全文逾6400字,从对外开放的形势、内涵和举措几方面,对其进行了详尽阐释,信息量很大。而这其中,引起最广泛讨论的,则是“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人民日报放下公号“侠客岛”称,留心的话就会知道,这其实是对十九大报告的呼应。10月18日十九大上,习近平就明确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自由贸易区我们常听,但是自由贸易港是什么?为什么它会在对外开放格局中,处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又会在哪里落地?
自由港的目标猜想:上海对标香港、新加坡?
作者:陈果,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师,原标题《自由贸易港,新一轮开放的新高地》,文中观点仅反映作者研究和学术观点,不代表见闻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
对外开放,既是我国参与全球分工合作、融入世界经济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秘密武器,同时也是以开放推动改革、吸收海外先进经验的有效手段。当前的世界格局和世界对外贸易背景与改革开放之初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我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政策正在酝酿之中,有望让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获得升级。
1.内部需要与外部压力: 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双重动力之一
(1)外贸对中国经济贡献大,一直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引擎之一
中国作为一个体量非常庞大的经济体,却拥有比其他大型经济体高的多的对外贸易依存度,2006年时,我国进出口金额占当年GDP的比重曾高达64%。即使到2016年时外贸依存度已经下降到33%,但仍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引擎之一。中国巨大的出口工业品产能和完善的产业链使得中国具有很大的外贸弹性,全球需求的复苏可能为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2)中国需要打造新的对外开放高地
为了促进对外贸易,我国从1990年开始设立了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从1990年至今,我国进出口金额已经增长了近43倍。近年来,我国加入WTO带来的开放红利已经所剩不多,而在“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等方面我国一直步子不大,下一阶段打造新的对外开放高地,积极探索新的对外开放路径,成为我国合理的政策选项。
与此同时,WTO的多哈回合已经以失败告终,TPP等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开始兴起,继续冲击WTO在世界贸易领域的统治地位。我国加快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探索,也有利于尽快适应世界高水平开放协定的要求,未雨绸缪做好WTO影响力衰落的准备。
(3)其他国家对我国推进开放的压力
出于对国家安全,战略行业和我国实际发展水平的考虑,我国在加入WTO时申请了15年的保护期,并限制了金融、汽车、电信等领域的外资准入,对于农产品、影视等产品仍在实施配额制。由于这些战略领域和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一直不能令外国满意,因此这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欧盟,也一直对我国继续推进开放持续施加压力。美国总统特朗普由于其自身的理念,尤为重视平衡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特朗普上台不久,就谋求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在农业、能源、金融服务等领域谋求合作,比如在农业领域中国放开对美国牛肉的进口,美国方面则允许从中国进口熟制禽肉。在金融领域,中国承诺对信用评级、跨境结算、电子支付、银行业、债券结算一系列的美国服务业,尤其是对金融行业开放。
2. 自由港:中国对外开放新高地
1.2.1. 自由港的提出:自贸区3.0版
自由港政策的推出并非突然,而是自贸区试点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从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2013年9月挂牌两个月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上,有关自由贸易港的概念已经被提出,要求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
在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提出: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这是上海自贸区的3.0版,自贸区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1.2.2. 自由港的目标猜想:上海对标香港、新加坡
上海自贸区作为我国自贸区“1+3+7”“雁形阵”中的“领头雁”,国务院对其的最新要求是“三区一堡”: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
根据今年3月底印发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国务院对上海自由港的要求是:“对标国际最高水平”,我们预计上海自贸区将对标香港、新加坡,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港区。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以来,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港、巴拿马科隆港等自由港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不断完善贸易便利化举措,营造宽松、自由的贸易发展环境,实现了城市的崛起。预计上海自由港将以香港、新加坡为师:首先做好离岸贸易,然后做好离岸金融。离岸业务是将自由港和自贸区最大的区别。
3. 自由港的政策前瞻:
“四个自由”是着力点
自由港,“自由”是其存在的灵魂,我们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课题组的论文中对上海和香港、新加坡当前政策进行的评估中可以发现,上海目前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领域开放领域获得了4.1和3.8分,距离香港和新加坡的水平较近,但在金融开放,自由人移动自由等领域,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综合当前已经发布的政策文件和中央设立自由港的政策意图,我们预测“自由港”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在于“四个自由”:
贸易自由:实现“一线放开、二线安全有效管住”(“海关后撤”到二线,自由港内部成为“境内关外”)。“一线放开”就是要从原来的常规性监管,变成精准监管。按照目前的监管框架,所有进入保税区的货物都要申报,而在精准监管框架下,主要借助货物风险分类、企业信用分级等手段,针对重点风险事项建立有效的监管体制、机制。预计将探索的措施有:一线无条件准入、登记式备案、区内免证免审;实施第三方采信乃至多方采信;采用合格假定、非侵入式监控;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负面清单和重点监管对象。
设立自由: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将获得最大限度缩减,预计新一轮开放领域将集中在金融服务、电信、互联网、文化、文物、维修、航运服务等专业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一些重点行业对外资出资比例限制有所放开。在企业注册上效率更高、注册条件更宽松、不过多干预企业日常经营。
金融自由:投融资汇兑较为自由、资金跨境自由流动有保障是发展离岸金融业务的基础。预计上海自由港将探索更为自由的投融资汇兑制度,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试点,建设人民币全球服务体系,配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人员流动自由:对外国人入境签证和就业方面的严格限制有望放宽,为人才的自由流动提供良好的环境。预计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及人才签证制度将成为政策重点,外籍高层次人才参与创新创业将享有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
4. 自由港的落地城市预测:
上海居首,宁波-舟山与深圳概率大
中国有哪些城市有望获得自由港的政策?我们根据港口基础、政策基础和目前表态三方面综合评估各城市获得自由港的可能性。首先,繁忙的港口是自由港发展对外贸易和各种离岸业务的基础,因此我们将拥有大型集装箱码头作为自由港的先决条件,将国内港口根据今年1-9月集装箱吞吐量进行排序,得到了上海、深圳、宁波-舟山等城市;其次,当前已经成为自由贸易区试点或者是综合保税区是成为自由贸易港的必要政策基础,排名靠前的几大港口多满足这一条件;最后,通过分析相关官员的表态分析这些城市建设自由港的确定性和进度。
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再综合城市定位和自贸区发展情况,我们认为,上海自由港落地最为确定,同时宁波-舟山和深圳的概率也较大:
上海:上海已经形成了自由港初步方案,目前正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细化完善方案。上海是国内首个保税区、首个自贸区的所在地,开放程度最高,一直处在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港口条件优越,今年前三季度集装箱吞吐量接近3000万标准箱。在今年3月获批自由贸易港区之后,截至目前,上海是唯一实质性启动了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区域,且目标定位于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港区。上海前市委书记韩正10月19日表示,上海正按中央部署筹划建立自由贸易港。
宁波-舟山:集中发力,定位明确。与一些省份将自贸区片区分散布局的做法不同,浙江的自贸区集中在宁波-舟山港,定位也非常明确,专注油品储存、中转,提升油品资源配置能力。石油在国家安全中战略性的地位也奠定了浙江自贸区的战略意义。从港口实力来看,宁波-舟山是世界第一大港:2016年货物吞吐量突破9亿吨,成为全球首个“9亿吨”大港,今年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吞吐量突破10亿吨的港口。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称:浙江自贸试验区制定了初步建成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的发展目标,对接国际标准,推动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的贸易自由化。
深圳: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精彩起笔,目前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可以说是改革开放最好的范例,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毗邻香港、澳门,港口综合实力强,我们预计深圳同样有较大的可能发展自由港,推动促进大湾区融合发展。
其他:广州、大连、厦门同样存在发展自由港的可能性,地方政府意愿较强。
- 上一篇:西安国际港务区:万亿集群打造中国内陆自由贸易港
- 下一篇:上海自由贸易港方案细节出炉